招生就业

《智能会计》微专业招生简章

发布者:张苏发布时间:2025-02-21作者:浏览次数:10


 

一、《智能会计》微专业简介

智能会计微专业是典型的学科交叉专业,人才培养注重会计、计算机、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统计等多学科融合,注重思政教育引领,培养具备会计数据分析能力的智慧型、创新型的应用复合型人才。

智能会计微专业坚持立足武汉、面向湖北、辐射全国,对接大数据智能化时代背景下国家经济建设和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对会计数据分析和会计管理决策人才的需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强烈国家意识、勇担社会责任和良好职业道德,具备人文素养、科学精神、诚信品质和沟通技巧,具有国际视野、创新意识和数智化思维,掌握管理、经济、法律和计算机应用等基础理论,掌握会计学专门知识和实践能力,具有良好就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突出会计学科知识与智能分析技术的交叉融合,培养具备会计数据分析和参与会计管理决策能力的智慧型、创新型应用复合型人才。毕业生可胜任大中型企业、行政事业等单位中运用智能化工具,在数智化实景中进行智能财务分析,发挥会计规划、决策、控制、评价职能,更好为管理决策者提供辅助决策的会计信息。

特色优势:

1)校企联合助力人才培养质量

智能会计微专业将采用学校导师与用友新道企业导师共同指导学生的“双导师制”人才培养模式,利用与用友新道紧密的合作关系开展合作开发课程,学校教育与企业实践融为一体,理论学习与岗位实践紧密联系。

2)课程思政融入专业教学全程

智能会计微专业,紧密结合时代热点事件,全面深入挖掘每一课程的思政元素,采取互联网视频、时政热点等线上资源环节与课程思政相结合,还将企业案例分析、分组讨论、课内实验等线下教学方式与思政元素进行深度融合。同时将课程思政融入专业教学全过程,从招生选拔、课程教学到毕业实习都积极践行“三位一体”的育人理念,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最终实现线上与线下、隐性与显性、课程到专业的全过程思政育人效果。

二、培养目标

目标1:具有较高的政治素养、道德修养、人文素养,富有团队合作精神。具有爱国主义情怀,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会计职业操守,具备数字化智能化分析思维,遵守商业道德规范,具有事业心、责任心和严谨的工作态度。

目标2:熟练掌握会计学、经济学、管理学、信息技术等方面知识,掌握各种会计方法和手段及其应用。熟悉国家相关方针、政策、法规、准则和国际会计惯例。熟悉会计工作流程,熟练操作会计软件、商务应用软件、数据库软件,还要掌握大数据和智能化分析类知识,以及支持数智化实景下专业和技术分析、决策的交叉复合知识,能综合应用所学知识开展专业工作。

目标3:具备较强的职业判断能力和大数据财务分析能力,能及时发现问题,追溯业务根源,善于分析和解决问题。具有解释会计现象的能力并对会计工作中可能出现的风险进行识别和评估。通过智能化工具对相关数据进行智能财务分析,为数智化实景下的会计决策和风险控制提出合理建议。具有较强的语言与文字表达能力和沟通协调能力,文献检索和资料查询等信息获取能力,知识转化与应用能力,自主学习、终身学习和持续创新的能力。

目标4:能够较好地胜任现代智能化会计服务模式下大中型企业、事业单位、金融机构和政府部门的会计业务处理和会计事务管理工作,能够利用智能化工具,在数智化实景下进行智能会计数据分析、参与会计管理决策,成为所在单位相关领域的专业技术骨干或管理骨干。

三、学制:1.5年

四、招生对象

1.招生对象应为我校2022级、2023级全日制在校本科生(同等情况下理科生优先录取)

2.主修专业的课程补考、重修以后无不及格现象,通识选修课除外;(报名人数大于45人时,主修专业的已修课程平均学分绩点要求在2.5及以上数学类课程平均学分绩点高者优先)。

3.招生计划30人。

五、课程设置及简介

课程名称

课程代码

学分

考核

方式

开课单位

开课

时间

是否新开课

总学时

理论学时

实践学时

线上学时

线下学时

 

 

会计学

 

4

64

48

16

16

48

考查

会计学院

大数据技术应用

 

2

32

16

16

0

32

考查

会计学院

财务分析

 

3

48

32

16

16

32

考查

会计学院

智能会计

 

2

32

16

16

0

32

考查

会计学院

秋季

财务数据可视化

 

2

32

16

16

0

32

考查

会计学院

春季

财务机器人开发与应用

 

2

32

16

16

0

32

考查

会计学院

春季

其他修读要求

 

 

课程简介

课程1.会计学

会计学课程是智能会计微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旨在培养学生会计基础知识、基础应用能力和基本的会计职业素养。

   会计学课程强调与国家和产业需求的对接,通过分析会计和技术的发展趋势,以及学生的成长成才需求,将课程思政、政策变化、实务热点融入教学内容。课程内容的深度、广度、温度和力度都有所增加,以适应产业需求,实现课程教学与价值传播、理论感知与经济实践“多元复合”。

   会计学课程展现了学科交叉化的趋势,促进了会计科学的交叉化发展,使得原有会计学科得到完善,还涉及经济学、金融学、统计学等其他学科知识,体现了学科间的融合。

课程简介

课程2.大数据技术应用

大数据技术应用课程是智能会计微专业的一门技术课,旨在培养学生利用大数据技术应用到企业财务、会计和运营等岗位中所需的技术知识、能力和素养。

大数据技术应用课程结合财会类行业需求,将大数据技术应用到企业财务岗位中,如财务数据分析、风险管理、经营智能化、预算与成本控制等,以实现企业利益最大化。

大数据技术应用课程是多学科、多技术领域的融合,涉及数学和统计学、计算机技术、管理类技术等。课程内容建立在计算机科学、统计学、机器学习等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基础上,旨在帮助学生形成大数据知识体系在财会岗位的应用能力。

课程简介

课程3.财务分析

   财务分析课程是智能会计微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旨在培养学生对财务报告进行分析的基础知识、具备分析和评价的基础能力和探索性思维的会计职业素养。

   财务分析课程结合经济发展出现的新业态,不断增加财务分析的客体;结合时代变化和产业调整,动态调整财务分析的标准。通过产教融合模式,确保教学内容与产业需求紧密结合。

   财务分析课程融合多学科知识,如信息技术、金融学、管理学、法学和心理学等,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思维。比如财务分析课程应增加金融市场运作规律和金融产品特点的内容,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风险,提供更加全面和有针对性的财务报告和投资建议。

课程简介

课程4.智能会计

智能会计课程是智能会计微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旨在培养学生掌握会计专业知识和计算机技术,能够在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等现代信息技术的支持下,进行会计数据分析和会计管理决策。

智能会计课程将会计学、计算机科学和数理统计学深度交叉融合,以适应数字化发展和智能化变革,旨在培养不仅要有扎实的会计理论基础,还要掌握信息技术手段,帮助企业解决复杂问题的智能财务人才。

智能会计课程是会计与计算机学科相互渗透下的交叉课程,注重会计学专业理论知识与数据分析、技术创新应用的学习,旨在培养熟悉国际会计规则和会计相关数智技术,掌握数智技术与会计交叉融合的知识以及相关经济、管理、法律等方面知识的复合型人才。

课程简介

课程5.财务数据可视化

财务数据可视化课程是智能会计微专业的一门交叉课,旨在培养学生的数据处理、分析和可视化的基础知识和能力,使他们能够有效地将财务数据转化为直观的图表和报告,从而为企业的决策提供支持。

财务数据可视化课程既满足了企业数字化转型需求,也是适应大数据时代的要求。财务数据可视化课程培养学生掌握大数据分析工具和可视化技术,能够有效处理和展示海量数据,增强数据分析能力,从而数据驱动决策,提高决策效率。

财务数据可视化课程与信息技术、管理学、统计学和经济学等融合,比如课程中融入了统计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如描述性统计分析、推断性统计分析等,使学生能够运用统计学知识对财务数据进行科学分析。  

课程简介

课程6.财务机器人开发与应用

财务机器人开发与应用课程是智能会计微专业的一门交叉课,旨在培养学生熟悉开发工具与平台知识、流程设计与程序开发能力以及创新、信息技术素养。

财务机器人开发与应用课程内容紧密结合企业实际业务场景,如采购到付款、销售到收款、总账到报表、资金管理、税务管理等流程的自动化,使学生能够直接对接企业需求。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RPA技术基础开发与应用能力,使其能够在中小型企业中自行开发和应用财务机器人,或在大型企业中准确提出业务需求并对接技术部门完成大型机器人的开发。

   财务机器人开发与应用课程将财务知识、信息技术和数据分析等知识交叉融合,比如课程内容包括Excel自动化、Email自动化、Web自动化等典型财务应用场景,培养学生对不同财务工作流程的梳理和分析能力。

 

六、开课时间及学习要求

1.开课时间:

第一学期课程安排在2025年春季学期的第8周至17周周六、日

2.学习要求:

1)全体修读学生应遵守本微专业教学管理规定,按照授课教师要求提交作业并参加考试。

2)学费为每学分80元。修读微专业的学生在拟录取名单公示后的两周以内一次性缴清学费,逾期将取消修读资格。

3)微专业报名后不得中途退出。          

七、其他说明

1.修读微专业的学生不变更主修专业学籍,学生管理仍由主修专业所在学院负责。

2.微专业不延长学习年限。学生主修专业学业结束,无论毕业或者结业离校,微专业学习同时终止。

3.学生按照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修读完成所有课程,经审核合格,发放盖有学校公章的微专业修读证书。学生主修专业毕业或结业时未修满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要求的课程学分,其所修课程的成绩和学分仍保留在本人微专业成绩单中,不予发放微专业修读证书。微专业修读证书不进行国家统一的学历电子注册。应届毕业生办理就业手续时,应按主修专业开具就业报到证。

4.学生在校期间,经本人申请、开设单位审核后,其已修读合格的微专业课程经申请可最高置换2个学分的通识选修课程,但第二课堂学分已经置换通识选修课学分的学生不得再次申请置换。

5.微专业课程成绩形成微专业成绩单,进行档案留存。微专业考核不合格的课程,不计入主修专业不合格课程门数,不影响评先评优、毕业资格;微专业考核不合格的课程,可以补考。

6.微专业开班后,学生不需要进行选课,直接进教务系统查看本人微专业课表

八、联系方式

1.咨询电话: 18171484308    (杜老师)

2.咨询QQ群:920542897(群号)

3.报名方式:有意报名的学生请于2025年3月 8 之前将主修专业所在学院同意修读微专业并加盖公章的《武汉商学院微专业报名表》交至  2   302 办公室 张马萍老师。